許金川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財團法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長)

病人:「醫師,請幫我安排『曾子』掃描好嗎?」

「『曾子』掃描?」我只知道曾子是孔子的學生,已經是幾千年前的人物了,他有發明什麼掃描嗎?

「就是那個什麼什麼子的,可以檢查有沒有癌症的那種…。」

「喔!原來是正子掃描啊!」

原來這位病友家中有多人死於癌症,心理壓力很大,一直擔心自己會得癌症。

「我大伯、二哥都死於肝癌,我只要到看到肝指數、胎兒蛋白一升高,就很緊張。我最近胎兒蛋白好像由12升到15,會不會是有了肝癌?」他擔心地問。

「不會啦!胎兒蛋白只要20以下,都是正常的,何況你腹部超音波最近剛做過,一切都很正常呢!」

正子掃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是1974年由美國發明的儀器,但一直被定位為研究工具,直到1997年美國通過醫療保險給付之後,臨床應用才逐漸普遍起來,成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癌症探測儀。由於在偵測某些癌症上,敏感度高、可靠性大、無痛苦,臨床上使用率越來越高;加上一些健檢中心的大力宣傳,讓許多人士都要求做正子掃描。正子掃描自費使用率之高,台灣可說是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正子掃描的原理是利用會釋出正子的同位素(F18)結合葡萄糖打入人體,由於癌細胞新陳代謝較快,因此,會比正常細胞攝入更多的葡萄糖。因此,以正子掃描儀檢測,就可發現全身有癌細胞的組織就會有亮點顯現出來。因此,它可以用來早期發現癌症,做為腫瘤分期判斷的依據,以及作為治療前後的比較之用。在臨床上懷疑有癌症,但各種檢查又找不出癌症原發部位時,它是一個常用的診斷利器。目前最常用來追蹤診斷肺癌、大腸癌、淋巴瘤、黑色素瘤、食道癌、頭頸部腫瘤、乳癌以及甲狀腺癌等。但對國人好發的肝癌而言,正子掃描的診斷率不高,大約只有50%的診斷率。另一方面,發炎組織也會攝取過量的葡萄糖,造成診斷上的困擾。此外,正子掃描本身具有輻射線,因此不適合作為癌症的第一線篩檢工具。

不管如何,人體各種部位癌症的偵測,各有其特殊且最敏感的方法,例如診斷肺癌要借重於胸部X光及電腦斷層掃描,診斷乳癌要靠乳房超音波及乳房X光攝影,診斷大腸癌及食道胃腸癌要靠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只是有些檢查時有痛苦,讓許多人聞之卻步,還好近幾年來流行全身麻醉下做胃鏡及大腸鏡檢查,免除了許多人的恐懼。

至於國人好發的肝癌,則要靠定期的血液中甲種胎兒蛋白檢測、以及腹部超音波,做為第一線的工具,必要時再輔以電腦斷層攝影。至於正子掃描,則是必要時用於協助診斷有無轉移及作為藥物治療療效的評估之用而已。


 

【2010/08/08 聯合晚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