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兆慶山整理

常感到右上腹悶痛,小心可能是膽結石的毛病。中醫師郭鈺安表示,膽結石臨床最常見的症狀是上腹部和右上腹陣發性痙攣性疼痛,9成以上的膽絞痛為突然發作,常在飽餐、過勞或劇烈運動之後。有些患者也會伴有嘔吐、噁心感等消化不良表現。


郭醫師表示,膽結石發作時會出現上腹部和右上腹陣發性痙攣性疼痛,持續性加重,常向右肩部或肩胛部放射。9成以上的膽絞痛為突然發作,常在飽餐、過勞或劇烈運動之後。除劇烈膽絞痛外,病人常表現坐臥不安,甚至輾轉反側,心煩,大汗淋漓,面色蒼白,噁心嘔吐。發作的時間可能數十分鐘到數小時,需要多天才能完全緩解。由於結石所在部位的不同,腹痛的具體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此外,還會有胃腸道症狀,膽結石症急性發作時,繼腹痛後常有嘔吐、噁心。急性發作後常有厭油膩食物、腹脹和消化不良等症狀。

另外,膽管結石也常併發急性膽管炎,而出現腹痛、寒戰高熱。還可出現血壓降低。此外,在膽總管結石時,約7成左右的病人可出現黃疸,如果不清除結石或解除梗阻,雖然經各種藥物治療,也可能消退很慢,遷延日久甚至會引起膽汁性肝硬化。

急性期先清瀉 緩解期重疏調

膽結石治療上須有耐心。中醫師郭鈺安表示,此症病程發展時間較長,急性期的治療主要以清瀉為主要原則;緩解期則必須以疏調為主,且身體較虛時,應適當給予補虛,調理體質。而對於結石屬於較大的患者,甚至伴友黏連的現象,仍建議採以手術為主。

郭醫師表示,中醫臨床用藥上,常用像是柴胡、川楝子、枳殼等,幫助理氣和疏肝作用。還有像是茵陳、金錢草等,可以幫助疏通膽汁的作用。臨床應依專業醫師診斷判別,依症狀、體質施治調理。另外,穴道針灸對於症狀改善也有幫助。像是日月穴是膽腑精氣匯集的部位,可幫助疏肝利膽,行氣開鬱。期門穴也有健脾,疏肝理氣的作用,也有助於膽囊運動。丘墟穴可使膽收縮及膽總管規律性收縮明顯加強,對慢性膽囊炎也有幫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07/25 台灣新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