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應邀演講青少年物質濫用的議題,心得分享時,台下的家長發言踴躍,除對當今充滿誘惑的生活環境感到擔憂外,也肯定給予子女相關衛教的重要性,但介入時機與如何實施卻普遍感到困擾。

對許多父母來說,很難想像自己呵護長大的寶貝,可能會和物質濫用扯上關係,甚至怕談太多或過於坦白會汙染其原本純潔的心靈,故平時鮮少主動討論。其實,消極、低調的應對,臨床發現只會提高孩子往後貿然嘗試的風險。



Norma Clarke醫師是美國貝勒醫學院附設梅寧哲(Menninger)診所知名的青少年戒癮專家。他指出,物質濫用的年齡層持續在下滑,很多孩子在國中階段就開始接觸香菸、酒或毒品,被查獲時都已偷偷使用一段時間,主要是當事人對這些東西缺乏警覺性,在知識不足與同儕團體影響交互作用下使然。

所謂「預防勝於治療」,避免孩子染上物質濫用的惡習,要先讓他們懂得保護自己,且最好在進國中就讀前就有相關認知,切勿因忌諱或認為他們自然就會明白而絕口不提。以下建議提供家長參考:

1.自我充實:透過書籍、報章雜誌或網路等媒體,對各類成癮物質(尤其常在校園流通者)的新近趨勢與特性有所瞭解,方能給予孩子正確的資訊。

2.簡單扼要:談論時莫拐彎抹角,態度要堅定、清楚。另外,表達的內容儘量要淺顯易懂,少用繁瑣、複雜的語句,以免孩子覺得無趣或更加困惑。

3.隨機提示:陪伴看電視、影片時,若出現物質濫用畫面,或平常聽到相關新聞訊息,不妨把握當下機會教育,強化印象。

4.練習拒絕:訓練孩子處理誘惑的能力,遭遇他人慫恿時能有效拒絕。例如直接說不、自我解嘲、轉移話題、友誼勸服或遠離現場等,都是不錯的方法。

5.建立原則:設定合理規範,適當要求孩子,以便培養好的生活習慣。例如限制上網、看電視的時間或頻道,出門要告知行蹤與和哪些朋友在一起等。

6.學習傾聽:對話並非說教或高談闊論,嘗試聆聽孩子的心聲,過程中不要妄加評斷或揶揄、諷刺,才能保持親子間溝通管道的暢通。

2005年「無毒品美國夥伴」(PDFA)這個公益組織曾進行一項大規模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在家中即受過毒品衛教的兒童,長大使用毒品的機率少了約50%,深具啟發意義。

家長應儘早灌輸子女反毒、拒毒的觀念,而個人也要以身作則當好榜樣,唯有如此,孩子才能遠離物質濫用的危害。

【2007/10/2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