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大醫院今天發表健檢分析報告指出,罹患血壓、血糖及血脂異常等代謝症候群的人,比較容易出現近端大腸腫瘤及多發性腺癌,罹患大腸癌的風險高於常人,為了提高診斷率,現行的大腸鏡檢查方式應做一些修正。

台大醫院內科醫師邱瀚模分析2004年一到九月份四千二百多名受檢查的資料,發現有代謝症候群者出現大腸息肉的比率,達到百分之十五,其中近三成的息肉長在靠近盲腸的近端大腸位置,三成二是近端大腸及靠近肛門的遠端大腸都有息肉,而且半數的患者息肉屬兩顆以上的多發性息肉 。


邱瀚模說,大腸腺瘤就是俗稱的大腸息肉,五十歲左右的健檢民眾,每六到七人就有一人有大腸腺瘤,每二十五到三十人有一人可能轉變為惡性腺瘤,即大腸癌,所需的時間大約十年。

他說,非代謝症候群者則只有百分之九點八患有大腸息肉,遠低於患有代謝症候群者,而且五成以上的息肉只長在靠肛門的遠端大腸,多發性息肉者只有三成。

對於大腸癌的篩檢方式,邱瀚模指出,良好的清腸及仔細的內視鏡檢查,可減少大腸癌的發生率達至少六到七成,受檢者最好是受檢當天清晨四、五時分次喝下二千西西的清腸藥,讓大腸沒有半點糞便擋住檢查的視線,並以一百一十到一百三十公分的全大腸鏡檢查,最能徹底檢查。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陳明豐指出,凡是定義是血壓高、血糖高、三酸甘油酯、粗腰圍、高密度膽固醇偏低等五項中有三項者,即為代謝症候群,根據流行病學家陳建仁教授的研究,台灣的成年人有二成患有代謝症候群。

陳明豐認為,代謝症候群是種生活習慣病,也提高大腸癌的風險,不過大多數人明知如此,卻礙於難以改變生活習慣,也不容易維持適度體重,所以每年的健檢分析顯示,代謝症候群已成中年人的通病。

【2007/07/20 中央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