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10-09  
記者(楊嘉豪/彰化基督教醫院復健科物理治療師)

  足部由26塊骨骼、57個關節、108個韌帶和32條肌肉組成,是人體最複雜的結構之一,這些組織必須相互協調,承受全身重量的負荷,適應各種外在環境,可謂任重道遠。
臨床上常見足踝部的問題包括: 1.運動傷害:如腳踝扭傷、過度使用,或運動量太大造成的軟組織損傷等。 2.不正常的步態或關節角度造成踝足部的衝擊:例如舞蹈,練舞者常需在關節活動範圍內做快速激烈重複的動作,甚至做超出範圍的動作,故易傷及肢體或軀幹。


有些人走路時伴隨內轉或外轉的動作,也會使踝足的受力不正常增加,可拿起自己的鞋子,看看鞋底磨損的情況便可窺知一二。

3.肌肉骨骼系統的柔軟度不足:由於關節、肌肉或其他軟組織的問題,導致主動或被動運動範圍受到限制,稱為柔軟度不足。當肌肉的柔軟度不足,則肌肉活動時的協調性、反應都會受到影響,更易造成踝足部的損傷。

4.結構不良所衍生出來的問題:例如扁平足、空凹足等。我們身體的體重支撐,是靠相當有彈性的足弓;站立時體重會使足弓變得較平坦些,坐下時它們會正常的改變彎曲度。

當足弓發生塌陷或其他結構性的變化時,都會使得負重能力降低,吸震能力變差,足、膝、髖部都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5.外力撞擊所造成的創傷、挫傷及拉傷:如足部外傷骨折等。

6.不適當的鞋子或鞋墊造成足部的問題產生:過小、過大、過高或太薄、弧度不恰當等。

足部受力的程度,因不同情況而異。走路時,足部承受的重量約為體重的1.2倍;跑步時,約為體重的2倍;跳躍時,約為體重的5倍。

足部若結構正常,可輕易消化日常生活娛樂產生的壓力;但當發生問題時,會造成身體其他部分代償的動作產生,所影響的結果可能是全身性的,如次發性的膝痛、腰痛等。

要避免腳步疼痛,有以下方法: 1.穿合適的鞋子及鞋墊。

2.減少站立的時間。

3.減輕體重,降低足部的壓力。

4.選擇良好、合適運動,如非承重式的游泳等。

5.選擇運動的場地是否平整、材質是否良好。

6.運動前要有足夠的暖身活動。

7.可搭配輔具護具,如護踝等。

8.保持足部的柔軟度與肌耐力。

9.運動傷害發生時,小心處理受傷處,立即就醫。

10.運動傷害可找復健科協助,藉物理方式加上運動治療防止日後變成慢性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