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生技醫材報導 2006/09/15
主要的腸內壞菌是產氣莢膜梭菌、葡萄球菌等類的腐敗菌,它們會分解蛋白質、脂肪,產生多種有害健康的物質。動物性蛋白質、脂肪吃太多、生活習慣不良、睡眠不足、緊張、壓力等都會使腸道壞菌增加。


【文/陳堂麒】
腸內主要的壞菌是產氣莢膜梭菌、葡萄球菌等類的腐敗菌,它們會分解蛋白質、脂肪,產生多種有害健康的物質。

動物性蛋白質、脂肪吃太多、生活習慣不良、睡眠不足、緊張、壓力等都會使腸道壞菌增加,腸道壞菌增加,對身體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



其中,最重要的危害包括:產生太多的氨,將影響肝臟功能、產生太多的亞胺,引發消化性潰瘍、高血壓以及癌症、產生太多的吲哚、酚等,會增加致癌物質入侵身體,而莢膜梭菌則是產生致癌性二次膽汁酸的元兇。


1、過量的氨,影響肝臟功能

腸道腐敗菌分解蛋白質產生惡臭的氨。

平常氨由腸道吸收後,先送到肝臟解毒成尿素,再由尿中排泄出去,這是人體精密設計的解毒機制。若腸道健康,壞菌被好菌壓制時,不會產生太多的氨;若壞菌佔盡優勢,就會生成高濃度的氨,對肝臟構成很大的負擔。

如果再加上本來肝功能不好,無法有效解毒的話,血液中的氨濃度就會大大提高,而且,運送到全身;長期而言,對身體都是毒害,會使細胞加速老化,容易癌化。


2、過量的亞胺,引發消化性潰瘍、高血壓以及癌症

腐敗菌也會產生各種亞胺類物質,平常也是運到肝臟解毒,同樣的,如果因為肝炎、肝硬化使肝功能不好,無法完全解毒時,問題就嚴重了。

例如:大家所熟知的組織胺就是一種亞胺類,組織胺會引起發炎反應,也會促進胃酸分泌,引起胃潰瘍;所以肝硬化的患者,比較容易得到消化性潰瘍,就是組織胺在作怪。

亞胺如果不完全解毒,在腸道內會和亞硝酸鹽作用,形成具強力致癌作用的亞硝酸胺。

很多蔬菜,加工食品都含有硝酸鹽,甚至我們的唾液、腸液都有不少的硝酸鹽,這些硝酸鹽會被腸道細菌轉換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腸道內經常是隨處可見,所以,只要亞胺太多了,沒有被完全解毒,又跑回腸道時,就會和亞硝酸鹽作用,產生亞硝酸胺類的有毒致癌物質。


3、吲哚、酚等是致癌物質

動物性蛋白質含有較多的色氨酸,絡氨酸、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腸道壞菌會分解這些氨基酸,產生各種吲哚、酚等類物質,這些物質都已經百分之百被證明是相當強烈的致癌物質。


4、莢膜梭菌是產生致癌性二次膽汁酸的元兇

研究顯示,攝取太多脂肪的人的糞便中,含有非常高量的各種致癌物質,除了上述的亞胺類物質外,最討厭的就是二次膽汁酸。

膽汁酸是為了幫助脂肪的消化,如果吃太多脂肪,肝臟必須分泌更多的膽汁酸,送到十二指腸道中。這些過量的膽汁酸,會被某些種類的腸道壞菌,分解成各種稱為二次膽汁酸的物質,都具有非常強的致癌性。


究竟是哪些腸道壞菌會將膽汁酸轉變成二次膽汁酸呢?

日本理化學研究員、研究糞便的專家--辨野義己博士發現,有6種莢膜梭菌是主要的兇手。他以科學實驗証明,如果腸道壞菌太多,那麼6種腸道壞菌,將會在腸道中,產生多量致癌性的二次膽汁酸。

要照顧好腸道,首先就要先照顧好腸道菌相,不要讓壞菌囂張起來,少吃些動物性蛋白質及脂肪,多吃些植物性纖維。

一方面讓製造亞胺的原料減少,一方面也會讓腸道好菌增加,壞菌減少,最後就是定時排便,避免便秘,不要讓含有一大堆毒素的便便堆積在腸子裡,危害腸道、造成腸道及身體的負擔。


【《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9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