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


陳皇光(聯安診所家庭醫學科醫師)

有病患在接受健康檢查時報告一切正常,但在檢查後沒多久卻被診斷出惡性疾病或突然出現中風或心肌梗塞等致命疾病,而造成醫療糾紛,為何會這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原因1 檢查工具的敏感度

每個檢查工具都有其敏感度,而且敏感度根本不可能是百分之百。所謂的敏感度就是有病的人經過這項檢查後也被診斷出異常的百分比,例如100個患有子宮頸癌的病人經過子宮頸抹片檢查後,有80人發生異常,則敏感度為80%,換句話說,有20個罹患子宮頸癌患者在這一次的篩檢中沒辦法被找到而接受治療。事實上,絕大部分的檢查很少可以到達這麼高的敏感度,也就是說,每一次檢查都有可能漏掉。所以檢查不是百分之百可以找到疾病的。

原因2 疾病出現在兩次檢查間

也許是造化弄人,一般的套裝健檢以一年為一個間隔做為篩檢頻率,但病患可能一月份接受檢查肝臟完全正常,但一年後,可能肝臟已經出現了一個7公分的腫瘤,預後已經很差。為什麼會這樣?這種情況叫做篩檢間隔癌症,他的疾病恰好出現在兩次檢查之間。

例如一月正常,三月出現1公分肝腫瘤,九月已變成3公分,隔年一月已經變成7~8公分。不同腫瘤其實生長速度不一,所以都以一年做為篩檢間隔本來就有極大風險,而且根本沒有理論根據。

其實多久該檢查一次取決於三個因素:工具敏感度、腫瘤從可被檢查出來到無法治療的時間長短(成長速度)及可以容忍多少百分比病患在篩檢中被遺漏。利用這三個要素才能計算出多久該檢查一次。但若腫瘤的生長速度根本沒有規律而變異性太大,則根本估算不出篩檢間隔;如同月經週期不規則的女生一樣,很難算出什麼是安全期。另外,為了提高敏感度而將檢查間隔縮太短,不但費用會大加,而且病患也會不堪其擾。

原因3 健檢不包括這個疾病

以前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一些檢查的糾紛,事實上是因醫病溝通不良。例如有人三個月前健檢時甲狀腺功能正常,三個月後卻被檢查出甲狀腺癌,使得病患不能接受事實。其實理由很簡單,甲狀腺癌不見得會改變甲狀腺荷爾蒙的數值,甲狀腺癌要靠甲狀腺超音波及細針切片檢查才能被找到,但這兩個檢查很少被納入在套裝健檢中。同理,B型肝炎帶原者光檢查發炎指標GOT、GPT根本無法預測肝癌,腹部超音波及血清中的α胎兒蛋白才是正確的工具。

健康檢查並不是免費的,且敏感度愈高的工具往往價格更昂貴,在付出代價之前,應該充分了解每種檢查的特性,和專業人員溝通檢查的可能性及改進方法,找到適當的工具及正確的檢查間隔,如此才能保障您的健康及減少糾紛的產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