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翁郁中台中榮總嘉義分院胃腸科主任】 2012.05.03 02:34 am
 
 
●案例1:

王先生,62歲時因媳婦上腹不適,帶媳婦至本院求診。醫師得知王先生曾有胃潰瘍病史,建議他胃鏡追蹤。

檢查時發現,王先生的胃潰瘍其實是早期胃癌病變,切片檢查證實為胃癌,手術至今10餘年,他每天種植有機蔬果,身體硬朗。


●案例2:

陳先生70歲,因胃出血、解黑便被送到急診,經緊急胃鏡止血治療,發現胃癌合併胃出血,手術後診斷為胃癌末期合併腹腔淋巴腺轉移,目前接受化療治療中。

陳先生告訴醫師,年輕至今胃口很好,從來不胃痛,自認是鐵胃,從來沒有接受過胃鏡檢查。


根據衛生署公告,惡性腫瘤持續保持在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胃癌因早期沒有症狀,不易診斷,死亡率很高。到了後期,胃癌常見症狀包括體重下降、腹痛、惡心、腹脹及吞嚥困難等,當患者出現這些症狀時,僅四分之一有機會可以接受治癒性的根本切除,也就是說,當病人有症狀時,此時腫瘤都已經侵犯他處。

有些病人以腸胃道出血來表現,有人合併缺鐵性貧血,有四分之一病人有胃潰瘍病史。因此,有胃潰瘍病史者,必須定期追蹤到潰瘍全癒,經服藥治療而無法癒合的胃潰瘍,必須考慮開刀切除。


胃癌容易轉移的器官包括肝臟、腹膜表面、淋巴腺、卵巢、中樞神經系統、肺臟及骨頭。有的病人被摸到左邊鎖骨上淋巴腺腫大,肝臟腫瘤或卵巢腫瘤,也有病人合併腹水產生。

唯有定期內視鏡檢查,才能夠診斷早期胃癌,但目前全世界僅日本、委內瑞拉以及智利實施全國性定期胃癌篩檢。

所以,上腹有任何不適的病患,及早至胃腸科門診求診,盡早安排胃鏡檢查,是診斷早期胃癌的最佳方法。

定期健檢也很重要,藝人徐華鳳及卓勝利相繼死於胃癌,發現癌症的時間早晚,定了病人的預後和命運,定期胃鏡檢查以及有上腹不適症狀要即早就醫,都是診斷胃癌的不二法門。

胃鏡檢查可得到最好的病灶定位及組織切片,診斷敏感度和專一性優於其他檢查。對於懷疑的病灶做病理切片,可使胃癌診斷從70%提高到98%。此外,有5%的胃癌,胃鏡下無法與良性胃潰瘍區分,因此,即使是小範圍的胃潰瘍,都必須接受積極切片化驗。

胃癌治療以手術為首選,輔以化學治療或放射線治療,對某些病人可預防復發和降低轉移的機會。早期胃癌經手術治療,5年存活率大於90%。

目前,也有學者發展以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治療早期胃癌,效果與醫師個人經驗及技術有關。如果病患合併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則必須接受殺菌根除治療。

營養均衡、多吃蔬果、少油鹽、忌菸酒,多運動增加免疫力,有胃癌危險因子病者,應盡早至胃腸科門診就診,有助於早期發現胃癌。

胃癌危險因子:

●胃潰瘍

●胃息肉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抽菸

●肥胖

●遺傳

●老化

●基因及家族史

●高鹽飲食

●高硝酸飲食

●高醃漬物飲食

●胃局部切除

●惡性貧血

●少吃青菜及水果

●胃黏膜小腸化生

(指長期慢性發炎,胃黏膜上皮細胞演變成小腸上皮細胞,這種變化有時會轉變成胃癌。)

 

【2012/05/0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