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新生報/記者蔡清欽/台南報導】

子宮內膜癌在西方為婦科癌症之首,台灣「子宮內膜癌」亦在逐年增加中,目前已是台灣女性惡性腫瘤發生率排名第3,衛生署台南醫院婦產科醫師李淑蓉指出,子宮內膜癌可以發生在生育年齡及其後的任何一個年齡層,但比較好發於更年期或停經後婦女,若有不正常出血都應特別留意子宮內膜癌的可能性。

李淑蓉醫師表示,48歲的婦女,因月經週期持續近半個月,就醫檢查發現子宮頸抹片為正常,但內膜厚度大於2公分,且與子宮肌肉層之邊界不清楚,經子宮內膜切片檢查證實罹患子宮內膜癌;在施以廣泛性子宮全切除、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及雙側骨盆腔淋巴結廓清手術。病理報告顯示,內膜腫瘤對子宮肌肉層的侵襲未超過2分之1,且淋巴結並未有腫瘤轉移之現象,屬於子宮內膜癌第一期,故術後僅需於門診持續追蹤,而不需要做任何化療或電療。

李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的組織切片檢查是確認子宮內膜癌診斷的方式,但門診時所做的子宮內膜切片有10%的偽陰性率,有症狀的病人若子宮內膜切片為陰性時,或沒法確定診斷且高度懷疑是惡性腫瘤時,應在麻醉下施行子宮內膜搔刮手術。若搔刮手術無具體病理發現,可於子宮腔鏡檢查中直接切片診斷。

李淑蓉說,大部分的子宮內膜癌在診斷時其病灶局限在子宮,如病患身體狀況適合,一般皆應該實行完整分期手術,包括腹腔內灌洗液的收集、子宮切除以及雙側卵巢輸卵管切除、骨盆腔淋巴節摘除合併主動脈旁淋巴結摘除,手術後是否仍需輔助性治療則視手術分期及臨床病況而定。

2009/12/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