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    醫囑錯誤

5歲小朋友,發燒。

醫師處方Panadol tablet(錠劑,即普拿疼止痛退燒藥)500mg、每次5粒、QID(1天4次)→錯誤;

Panadol tablet(錠劑,即普拿疼止痛退燒藥)500mg、每次0.5粒、QID(1天4次)→正確。


案例2    調劑錯誤

11月齡小兒體重13Kg,上心室心搏過速。

醫師處方 Inderal(恩特來錠,心律不整、狹心症、高血壓用藥) 10mg、每次1/2粒、TID(1天3次)、28天、總量42粒,應磨成84包,但是藥師磨成42包。

上述兩個案例,很顯然地都造成了小朋友的服藥劑量發生錯誤。在案例1中,半錠所含的藥物成分為250mg,而醫囑開成5粒錠劑,劑量高達2500mg,這已經遠超出建議用量達10倍之多,甚至高於成人劑量,這位小朋友因而出現黃疸、惡心、嚴重嘔吐,體重驟降等不良反應,而必須住院治療。

案例2中,因為藥師磨粉疏失,每包藥粉所含劑量是原本醫囑的兩倍,所幸經檢查後,並沒有出現不良反應或相關副作用。再依照這位小朋友體重換算之後,劑量也還未達最大劑量,但是為了讓家長安心,持續的追蹤檢查將是必要的。

其實,不管是醫囑錯誤還是調劑錯誤,都不是所有醫療從業人員所樂見的,發生類似案例時,第一反應都是立即確認病患有無出現不良反應或嚴重副作用,並立即給予必要的醫療協助。之後,一定會針對發生疏失的過程,找出可以改善且避免錯誤再度發生的對策。類似的病人安全控管系統,在各醫療院所中都已有初步模式。

長久以來,醫藥界不斷呼籲,不要讓小朋友使用設計給大人使用的藥品,應多使用專門設計給小孩服用的製劑,除了可以避免發生類似案例1的藥量過量風險,也減少將大人用的藥錠磨粉給小兒服用而造成破壞劑型、影響藥品安定性的風險。

一直以來,藥品磨粉或不磨粉總是藥師的兩難問題。不磨-往往會降低插管或吞嚥有困難的病患的服藥順從性;磨-卻容易發生藥物交互作用或藥物品質改變,特別是不適合磨粉的劑型,如腸溶錠或者長效錠的影響更大。

所以,為了確保小兒病患的用藥安全,除了建議醫療院所多採用專屬小兒的製劑外,對於無法避免的磨粉情況時,藥師務必確認所磨的品項與數量,以及所應分包的正確包數,分包前後也務必確認磨粉機器與分包機器的清潔。唯有萬分謹慎,才能確保藥物安全。

為了確保民眾的用藥安全,一旦民眾或家屬有用藥過量的疑慮時,務必要立即和您的醫師或藥師聯絡,以獲得適當協助。

【2007/09/07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