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嬅

子宮頸癌是可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的疾病,針對已經有性行為的婦女,定期檢測仍是預防子宮頸癌的不二法門。

坊間的篩檢方法很多,包括子宮頸抹片檢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薄層抹片檢測等。

到底要怎麼選擇?又該怎麼做呢?《康健》請教專家,提供以下建議。

 


子宮頸抹片是第一道防線

醫界普遍認為,子宮頸抹片檢查是首選,有需要時再佐以人類乳突病毒或薄層抹片檢查。

子宮頸抹片檢查

方式:用抹片棒刮下子宮頸外圍的表面細胞,再拿刷子將子宮頸管裡的細胞刷下來,兩者都塗在抹片上,再交由醫生判讀。

若是陰性反應表示正常,陽性反應則須做進一步檢查。

適用對象:醫界的共識是有性行為的女性就定期做。

馬偕醫院副院長楊育正建議初次性行為之後3年開始檢查,1年做1次,因為乳突病毒病變的時間要5~10年,且80%的感染者1~2年後病毒會自動脫落。

但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鄭文芳認為,性伴侶較多的女性,應該每年做1次。因為重複或交叉感染,很難判斷病毒的種類,且病變的速度可能很快。

美國防癌協會(ACS)建議30歲以上若連續3次抹片正常,每2~3年做1次即可。

費用:目前台灣提供30歲以上婦女免費檢查,30歲以下則需自費600~1000元不等。

目前面臨的問題:

1.篩檢率不夠高:「6分鐘護一生」的口號喊了這麼多年,民國92年30~69歲的婦女曾接受篩檢比率只有74%(3年1次篩檢率55%),原因可能是民眾還沒意識到篩檢的重要性或不了解這項疾病,「目前提高篩檢率是台灣最重要的課題,」楊育正強調。

意識到這個問題,衛生署大力推廣。除了提供30歲以上婦女免費做子宮頸抹片檢查,各縣市衛生局只要舉辦活動,都會附加這項檢查。

2.很難避免的偽陰性(已有病灶,卻沒檢查出來):台灣子宮頸抹片約有60~90%的準確度。也就是有10~40%的偽陰性。

「任何的檢查都有它天生的限制,」林口長庚醫院婦產科醫師賴瓊慧指出,從細胞採檢誤差、採樣時婦女生理週期及狀況、篩檢誤差到判讀錯誤等,「每個環節都可能耗損一點」,篩檢準確度很難達到百分之百。

但不能因此忽略抹片檢查的重要性、因噎廢食,錯失預防的良機。

人類乳突病毒檢測

傳統抹片檢查若發現「不確定情形」(約有1.5%的機會),楊育正建議,可加做乳突病毒檢測。

方式:從子宮頸採樣收集細胞,檢體必須送往專門的實驗室做病毒DNA的檢測。

適用對象:有性行為的女性,搭配子宮頸抹片。

做法:楊育正建議,若抹片加上乳突病毒檢測都正常,則3年後再檢查一次即可;但如果兩項檢查結果有異,建議3~6個月後再做相同的檢測。

準確度:約有70%,若配合傳統抹片檢查,則有90%的敏感度。

費用:需自費1500元

不喜歡到醫院接受採樣的婦女,未來可望能在家DIY檢測乳突病毒。國健局去年在台南縣、嘉義縣、桃園縣等地試推DIY檢測,期待10年以上還沒做過任何子宮頸篩檢的婦女,檢視自己的健康。

為了提高篩檢的準確度,國健局未來將評估將人類乳突病毒合併子宮頸抹片,不過還得視國家財政及實際需要度。

但賴瓊慧提醒,「千萬不要因為HPV陽性每天提心吊膽、鑽牛角尖,」只要抹片檢查且接受陰道鏡檢查正常,即使暫時HPV陽性,不見得會持續帶原,好好追蹤就可以。

電腦薄層抹片

準確度較高,可單獨做,不過需自費。

方式:用抹片刮取子宮頸細胞,放於保存液中,經均勻攪拌製成細胞分布均勻的抹片,先用電腦做影像分析,再由人工判讀。

適用對象:有性行為之後的婦女,可搭配抹片檢查或單獨做。

美國防癌協會建議,30歲以下女性,每2年做1次薄層抹片檢查。

準確度:由於檢體細胞均勻,準確度比傳統抹片高,約為70~95%。

費用:需自費1500元。

為健康把關,定期篩檢很重要,賴瓊慧提醒,找不同醫生做很多檢測,效果不會特別好。

坦然面對自己的身體狀況,諮詢專家意見及追蹤、治療,有樂觀的心理,才能有健康的身體。

(審稿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主任賴瓊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