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

陳穎信(三軍總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南迴鐵路「搞軌案」新聞被炒得火熱,由於李雙全的兩任妻子都因毒蛇咬傷致死,整個事件籠罩著「陰謀論」,由於夏天是毒蛇出沒最頻繁的季節,在此介紹台灣常見的毒蛇及蛇咬傷的處理原則。

★蛇咬傷的處理原則

當被毒蛇咬傷後,依據蛇的辨識及臨床表現及時給予正確的血清,然而不當的切開、束縛物的過度捆綁、冰敷、傷口塗抹藥草,及錯誤的方式給予血清,反而會增加併發症,延長恢復時間。因此當被咬傷後的處理方法為:


1.肢體別亂動,並觀察毒蛇的形狀及顏色。

2.移除肢體上束縛物如戒指、手環、手錶等。

3.患肢保持低於心臟的位置,盡快以彈繃或具彈性衣料給予壓迫性包紮並以夾板固定。

4.不要用冰敷或止血帶、不要局部切開傷口、不要喝酒、不要用不潔的水清洗傷口。

5.盡速送醫診治。

台灣地區常見的毒蛇依毒性可分為三種:

★第一種:出血性毒蛇,如青竹絲、龜殼花及百步蛇。

被青竹絲咬傷後,其症狀以局部紅腫脹及疼痛為主,較無凝血功能異常的情形。

龜殼花以局部紅腫脹為主,出血情形較少見,一半病人會有瘀血和水泡症狀,後遺症包括腔室症候群及橫紋肌溶解症,咬傷地點以夜晚在家中及附近較多。

百步蛇則以局部疼痛腫脹及血泡、水泡出現,傷口會流血,全身症狀可引起泛發性血管內血液凝固症(DIC)、血小板降低,還會造成器官大出血、休克或腎功能不足。

★第二種:神經性毒蛇,如雨傘節、眼鏡蛇。

被雨傘節咬傷時不會有腫脹及疼痛感,但神經症狀會出現眼皮下垂、瞳孔放大、吞嚥困難、麻木感、肌肉無力,乃至呼吸衰竭。

被眼鏡蛇咬傷,會有局部腫脹、皮膚壞死、發燒、嘔心冒冷汗、神經症候會出現嗜睡、麻木,但少見呼吸麻痺,眼瞼麻痺。

★第三種:出血性及神經性毒蛇,如鎖鏈蛇。

被鎖鏈蛇咬傷後,傷口會有局部輕微或中度腫痛,會有很快的全身症狀,包括急性腎衰竭、神智不清、泛發性血管內血液凝固症合併器官出血及橫紋肌溶解症等等。

台灣由於地處亞熱帶,地形、氣候均極適合蛇類生長,尤其夏天常是毒蛇出沒最頻繁的季節,加上上山賞遊納涼的人也愈來愈多,因此除了要預防蚊蟲咬傷外,更要小心毒蛇就在你身邊!

★預防毒蛇咬傷方法

1.山坡地灌木叢雜草堆等地區活動,宜穿長褲、戴手套及穿厚鞋。

2.活動範圍內應灑生石灰,並攜帶彈性繃帶以備不時之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