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技醫材報導 2010/06/25 |
衛生署近日公布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大約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排名前五名分別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房癌,以及口腔癌,女性乳癌和男性的攝護腺癌,發生率都有提高的趨勢。 |
【文/劉惠娟、陳堂麒】 衛生署日前公布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大約每7分鐘就有1人罹癌,排名前五名的癌症分別為:大腸癌、肝癌、肺癌、乳癌以及口腔癌,值得注意的是,女性乳癌和男性的攝護腺癌的發生率都有逐漸提高的趨勢。
國際抗癌聯盟(UICC)提出預防致癌感染病報告認為,20%的癌症與病毒或細菌感染有關,40%癌症可以透過健康行為進行預防。
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
台安醫院高階醫學影像中心近來針對2年內,接受高階醫學影像檢查的857名無症狀受檢者發現,有6%的受檢者檢查後發現特殊、重大的健康異常現象,需要立即就醫接受治療。
台安醫院影像醫學科主任許慧貞表示,這6%的無症狀受檢者在檢查後發現的疾病,包括:腦瘤、腦部缺血性梗塞、肺癌、肝癌、淋巴癌、膀胱癌、卵巢癌、攝護腺癌、骨瘤等重大疾病,需要立即就醫治療。
另外,有74.6%的受檢者,透過磁振造影(又稱為核磁共振MRI)檢查發現慢性疾病或輕微異常,例如:椎間盤突出、子宮肌瘤、脂肪肝、膽囊息肉、膽結石及各種良性腫瘤,短期不會有立即致命的危險,但仍需要持續進行追蹤治療。
在心臟血管方面,阻塞程度超50%的受檢者高達40%。其中有8.9%的受檢者心臟血管阻塞的程度超過75%,而心臟血管阻塞程度超過50%的受檢者也高達31.6%。
由於近年來,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醫師建議,健康檢查時一定要加入完整的心血管檢查,讓身體健康更有保障。磁振造影檢查具有安全性高及快速掃描的優勢,讓受檢者能舒適安全地接受檢查,協助醫師在最短的時間內,評估受檢者的身體健康狀況。達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效果。
臨床影像診斷利器
磁振造影掃描(Magnetic Resolution Imaging,簡稱MRI,又稱為核磁共振造影)是近年來非常受到重視的臨床影像診斷利器,這種準確、非侵入式的內部器官造影,對臨床醫學診斷和後續治療都非常重要。
核磁共振乃是指電子核在靜止的磁場中,受到電磁波激發而產生的共振現象,也就是說,核磁共振是利用磁場原理,改變體內氫原子的排列方向,使原子核釋放吸收的能量,能量激發後會釋放出電磁波信號,再經由電腦分析組合成影像,就是一般我們所看到的核磁共振影像。
我們人體是擁有許多水分的有機體,水分子的擴散是三度空間的隨機運動,會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而改變運動的速度。
這很像在水盆裡裝水,如果拍打水盆的外面,水就會產生一圈圈的小漣漪,這時候如果將東西或物體放到漣漪中,原本呈現同心圓的放射狀漣漪就會受到破壞,而產生另一個不同方向角度的水波。
人體內的水分子含有很多氫原子核,這些氫原子核本身具有磁性,就像一個小磁鐵。核磁共振掃描就是將人體放置在磁力強大且均勻的靜磁場中,再利用特定的射頻無線電波脈衝,激盪人體內的氫原子核。
MRI 對人體不具侵入性
也不會產生輻射 可多方向掃描
當身體內出現異常的組織時,水分子的擴散就會受到阻礙而產生變異,我們就能透過核磁共振掃描所偵測到的水分子運動速度上的差異,而區別出正常與異常的組織。
MRI 對人體不具侵入性,也不會產生輻射,可多方向掃描,提供三度空間的精準影像,又有高對比的解析度,尤其他的好處是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無論使用多少次,都不會像X光等傳統檢驗方式一樣,會對病患身體造成一定程度的傷害。
近年來, MRI 的運用愈來愈廣泛,不僅逐漸應用到骨骼神經系統、腹部及胸腔,也可以用於血管攝影及膽道攝影診斷。
目前,可以核磁共振掃描檢出的疾病,包括:多發性硬化症、癌症、中樞神經感染疾病、先天性脊髓畸形、心臟血管疾病、新生兒代謝疾病、老年人退化性疾病、直腸攝護線高解析造影、心肺血管造影等組織病變。
此外,外科醫生還可以利用「磁振造影」的技術繪製路線圖,做為進行手術的指導地圖。讓醫生在手術前獲得更多病況的資訊,以利手術的進行,並提高手術成功的機率。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除了針對人體構造進行診斷,也有人科學家嘗試結合 MRI 、電腦斷層( CT )或正子斷層掃描等其他檢查技術,希望能提高診斷的精確度、減少誤診的機率。
早期,70%~80%的MRI 檢查都是用在中樞神經系統,如:大腦、脊椎、骨骼等,尤其是構造複雜的頭頸部位,相較於X光和電腦斷層,磁振造影能多角度掃描減少遺漏的機率,確實是目前臨床診斷造影的一大利器。
不過,每一種診儀器都有專長和不足的地方,例如,磁振造影MRI對於實體器官如:腦部、甲狀腺、肺、肝、膽、脾、腎、胰、腎上腺、生殖器官等有不錯的診斷效果,但對身體黏膜組織的解析效果較弱(例如:腸胃道、子宮頸)。
因此,在健康或疾病診斷時,有時醫師會根據遺傳病史和現況,搭配使用電腦斷層掃描(CT)、正子斷層造影、內視鏡檢查及抹片檢查等,讓身體檢查的效果更完整。
千萬不要以為身體還沒有發現任何症狀就是健康,而大意輕忽,時時關心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每年進行身體健康檢查,或藉由預防醫學的按時篩檢,及早診斷、及早發顯,即使是許多人聞之色變的癌症(或稱惡性腫瘤),只要能夠早期發現,多半都能因為早期治療而痊癒,繼續享受健康的人生。
【完整內容請見《生技與醫療器材報導月刊》6號】 |
公告版位
- Jun 27 Sun 2010 16:14
全身健檢平均6%受檢者有異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