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林華卿/振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
近年來,飲食習慣西化,高脂低纖,使大腸直腸癌個案逐年增加,根據衛生署公布國人十大死亡原因,惡性腫瘤位居首位,而大腸直腸癌是十大癌症死亡人數的第三名。
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治療,外科手術是不可或缺的方式,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手術方式,可區分為傳統的剖腹切除手術與腹腔鏡切除手術。
傳統手術是利用在腹部約20餘公分的切口進入腹腔內,將發生腫瘤的大腸直腸切除後加以吻合,傷口大造成疼痛程度較嚴重,通常手術中翻攪撥動腸道機會較多,復原排氣進食較慢,對於年紀較長或有其他嚴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風險相形較大。
腹腔鏡手術屬於微創手術的一種,利用腹部上的小切口,將內視鏡置入腹腔內,將腹腔內的情形呈現於監視螢幕上,手術者在團隊協助下,使用各種腹腔鏡手術器械、自動切口吻合器以及止血工具,將大腸直腸腫瘤切除後加以吻合,傷口小以致疼痛程度較輕,由於手術中翻攪撥動腸道機會較少,復原排氣進食較快,對於年紀較長或有其他嚴重心肺疾病的患者,風險減低。
68歲的黃先生,去年12月因腦中風造成左側肢體偏癱,至今仍持續接受治療。97年6月因為解血便,經大腸攝影檢查發現疑似乙狀結腸腫瘤。7月入院後,病患接受無痛大腸鏡及切片檢查,證實是大腸腺癌,進行腹腔鏡乙狀結腸切除手術,術後病人並無不適,在排氣進食後,順利出院。
宋先生高齡86歲,因為貧血接受檢查,被發現疑似大腸腫瘤。入院後經無痛大腸鏡及切片檢查,證實是大腸腺癌,進行腹腔鏡右側結腸切除手術。術後病人並無不適,在排氣進食後,順利出院。
腹腔鏡手術對於年紀較長或有其他嚴重心肺疾病而罹患大腸直腸癌患者,是不錯的選擇,根據醫學期刊報告,腹腔鏡對於大腸直腸癌的治療,長期預後表現與腫瘤復發率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沒有差異,已逐漸成為治療大腸直腸疾病主要的方式之一。
【2008/09/24 聯合報】 由於手術進步、標靶藥物等新發展,目前大腸直腸癌治療方式頗有進展,也有不錯的治癒機會。 如在電視看棒賽 比現場清楚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陳自諒說明,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近來運用腹腔鏡切除手術,不僅出血少、恢復快,也大大縮短住院日數,許多病人手術三天後就可以出院。 他形容,腹腔鏡手術就像在電視轉播看洋基隊的比賽,比在現場還要清楚可見投手王建民的一舉一動,如今運用腹腔鏡手術,可以更容易切除病灶。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也證實,運用腹腔鏡切除大腸直腸癌手術,與傳統手術復發率、存活率相當。 轉移性腸癌 須藥物治療 肝臟、肺臟是大腸直腸癌最容易發生遠端轉移部位,轉移性腸癌則必須使用藥物治療,陳自諒說,目前藥物治療效果還不錯,能大大提升存活率,傳統的化療藥物如5-FU有口服、注射兩種選擇,另外還有標靶藥物如血管新生抑製劑及表皮細胞生長因子抑制劑。 標靶治療突破以往腸癌患者因轉移、無法開刀、存活的困境,標靶藥物可以鎖定癌細胞中的特殊構造,消滅癌細胞而不傷害正常細胞,有別於傳統化療摧毀癌細胞時,同時傷害到正常組織。 以血管新生抑制劑來說,其能抑制癌細胞周遭血管新生,使癌細胞失去養分來源,國際大型研究第三期臨床試驗指出,化療合併血管新生抑製劑,比單純化療療效、存活期增加。 陳自諒說,手術或使用不同藥物治療的效果,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標靶藥物的成效頗佳,但藥費極昂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腫瘤中心已通過血管新生抑制劑(Avastin)為標靶治療第一線用藥。而國內由於健保限制,則是在第二線治療失敗時,於第三線治療給付。 【2008/09/28 元氣周報】腹腔鏡手術 出血少、恢復快 2008/10/02 【元氣周報╱記者劉惠敏╱報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