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成為一個高效經理人,經理人要先學會「管理自己」的三個習慣,再循序漸進培養「領導他人」的習慣,最後才能融會貫通、釋放部屬的潛能。

 

將《與成功有約》作者柯維這套概念,引進台灣的睿仕管理顧問公司台灣區總經理林志榮指出,扮演企業主和員工間重要橋樑的經理人,常犯兩個錯誤:管理別人前忘了先管理自己;管理員工時,未建立彼此共通的期望,讓員工學會管理自己的先決條件。

 

柯維整合多年來各領域成功經理人的管理經驗,提出高效經理人的七個習慣,讓經理人有效「管理自己」及「領導他人」

 


「管理自己」的三個習慣分別是:

 

主動積極:經理人應嘗試由內而外的創造改變。例如,執行企劃案時,與其抱怨資源有限,不如改變思維模式,換個角度思考「我可以利用這些資源做什麼?」抱著「總有方法可以做好」的念頭,漸漸的會發現,視野的改變,會慢慢擴大自己的影響力。

 

以終為始:創造個人的使命宣言,並以此為生命藍圖,努力達成。

 

美國海軍艦長麥可(D.Michael)接手一艘績效最糟的戰艦,前任艦長離開時,所有人不屑看待,當時他便立志有朝一日離開時,「一定要讓大家不捨、有尊榮的離開」。有此終極目標,他不斷推動改善,18個月後,便看到具體成果,擺脫績效最糟的惡名。

 

決定優先要務:1998年上任,將員工從29人擴充到1萬多人的e-Bay執行長惠特曼提高工作效率的秘訣是,運用有限的資源,專注在最重要的事,並努力完成它。

 

經理人必須培養的四項「領導他人」習慣有:

 

建立雙贏思維:傳統的管理方式是,主管一個口令,部屬一個動作,但柯維認為,有效能的管理者,應和部屬共同訂定目標,並給予最大的空間,讓部屬發揮潛能。

 

打敗美國銀行,成為全美第一大的富國銀行執行長柯瓦希維奇也秉持相同的信念,他強調「好的領導者讓人對他有信心,但優秀的領導者讓組員們對自己有信心。」

 

透過溝通知彼解己:同理心的溝通,是增進主管和部屬關係的最好方式。林志榮認為,「公司績效要好,就要很多的回饋,增加回饋的方式就是傾聽!」

 

林志榮以美國資深護士布藍登艾瑪為例說明。她是一家精神病院負責人,卻在2003年獲得「英國最佳領袖」殊榮。這家原本充滿叫罵、護士常藉故請假的醫院,在艾瑪「盡力的傾聽」找出問題點,改善醫院的管理後,形成磁吸效應,連新進員工對醫院都有高度的向心力。

 

仲琦科技人資部經理鄭俊卿觀察指出,對理工出身的台灣高科技經理人而言,「傾聽技巧的訓練不足,也沒有多餘的時間。」但他肯定,經理人從回饋中,得到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也是一種自我成長的方式。

 

統合綜效:有效溝通後,結合雙方優點,互相尊重、接納彼此的歧異,就能產生綜效。

 

大聯大投資控股人資處協理馮靜如,特別提到「杜拜」的例子。這幾年杜拜的成績讓舉世肯定,由於無法像其他中東國家仰賴石油出口,杜拜人頗有危機意識,政府與民間產業結合資本市場力量,找來世界頂級人才,積極投入建設,讓全球驚艷的帆船酒店,開啟當地的觀光經濟,將綜效發揮到極致。

 

不斷更新自己:最後一個習慣,是統合前面六個習慣,徹底落實,將自我管理運用在生理、情感、心智、心靈四個基本生活面向,並不斷更新自己。視每個員工為一個「全人」真心對待,最後得以釋放自己和員工的潛能。

 

前一根蠟燭點燃下一個火苗,代表的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對待他人的方式。「每個人都要學習幫助另一個人成長。」從事多年人資工作的馮靜如說。這也是柯維最後呼籲的重點:經理人掌握習慣達到高效能的同時,也要引導他人,如此才能提升彼此的價值,讓「人才資本」成為企業進步的動力。

 

2007/07/27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