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兆家庭健康管理 林慶山 0938-393031 與您共創健康與財富!~

【袁明琦/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

人有時可能會在「莫名」、「未注意」及「早知道」中遺憾地離開人世。走得了無牽掛也罷,但若因腦中風而癱瘓、心肌梗塞導致心臟衰竭,或到晚年要享受人生時,卻因長期肢體缺血而面臨截肢……,從此自光明走入灰黯,情何以堪。


一般民眾最常問到:「我經常頭暈、頭痛、脖子緊,是不是中風前兆?」「我經常心悸、胸口悶痛,過多活動就會累及喘,是不是有心臟病?」「雙腳到下午就會腫脹,睡一覺又好了,到底怎麼了?」

要徹底全面瞭解全身心臟及血管狀況,必須走訪心臟內科、血管外科及腦神經科三個科,數次使用健保卡後,還必須往返醫院十次以上方能得到一些答案。繁忙社會多少人有這些時間呢?

許多醫院確實也安排心臟血管「健康檢查」項目,但不難發現,不是太過簡略(普通靜態心電圖、超音波等),就是昂貴的掃描性檢查(電腦斷層、核子醫學、正子掃描等),這些檢查雖然有意義,多半只能看到「靜態」、「舒適狀況」下的心臟及血管功能。不幸的是,心臟血管疾病的發生往往是在「動態下」、「運動後」發生。

更值得提醒的是,一般常規的心血管「健康檢查」要接受顯影劑藥物注射及放射線照攝,只怕過度接受這類「侵襲性」檢查,心血管沒事,反而節外生枝。

腦中風、心肌梗塞、心律不整、動脈瘤、四肢周邊血管阻塞、靜脈曲張及靜脈栓塞等心臟血管疾病,是導致國人十大死亡或重殘的主要原因。由於病變發生多屬「突然」且會侵犯各個年齡族群,因此心臟血管疾病常被稱為「隱形殺手」。

過去的經驗中,我們常發現一般人不是多次往返醫院安排檢查,就是在花費許多金錢與時間在檢查後換回一本充滿醫學文字的檢查報告書,而後滿心疑慮地再回醫院進行各項追蹤。好不容易掛上各大醫院醫師門診號次,匆匆簡短幾分鐘看診,不是換回更多的檢查待做,就是對可能罹患的疾病或如何防治,仍是一頭霧水。

事實上,心臟血管疾病是可以預防及提早診斷的。心血管的健康與正常運作有五大要素:心臟構造要健全,不能有瓣膜異常或收縮不好的情形;心律要順;身體每一處的動脈血管要通;回到心臟完成循環工作的靜脈系統必須無滯留;這些功能要能整合為一,且在「動態」、「靜態」下皆能協同運作如常。

因此,民眾若想接受心臟血管健康總體檢,應對檢驗項目有初步了解,一套完整的心血管檢查,才能為民眾心臟及血管健康把關。



完整的心血管檢查

1.詳細家族追蹤,個人全身血液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血糖及其他心血管危險標記等檢驗:分析「個人」可能導致心臟及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

2.頸動脈及頭顱內血管檢查:預防及診斷腦中風、頸動脈狹窄及顱內血管瘤等疾病。

3.心臟超音波:查看心臟大小、收縮功能,是否有先天性病變、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心臟瓣膜性疾病。

4.全身大動脈掃描:檢查是否有動脈瘤、動脈硬化或腎臟血管狹窄等。

5.靜態心電圖、運動心電圖及24小時心電圖:「三合一」完整心臟心電圖影像,用以測試心臟在「靜態」、「動態」及「全天」的表現。

6.周邊血管血液循環測試:以「靜態」及「動態」狀況下測試周邊組織(如手部、腿部)需氧量,是否有「間接性跛行」、「糖尿病足」及「周邊血管阻塞性疾病」等。

7.「靜脈血管」系統檢查;探索靜脈瓣膜狀況,下肢是否浮腫,有否出現「靜脈曲張」、「靜脈逆流」、「深層靜脈栓塞」等。

8.詳細的報告分析;所有檢查完成、分析報告出爐後,依檢查結果安排適當心臟血管專科醫師、復健專科醫師及營養師等專家,以面對面方式解說檢查結果及提供治療意見。

9.後續治療、住院及轉院服務;發現問題之後,醫療團隊與各相關科系專家研討如何治療;如需住院,行政團隊也以最快速的方式服務。

【2006/07/06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