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康健 2006/07/14
開心出遊,行程緊湊、腸胃跟著出毛病,有人好幾天無法「嗯嗯」,也有人拉個不停,怎麼辦?


【文/林慧淳 圖/鄭佳玲】

〈腹瀉篇〉

旅行時的腹瀉通常屬於急性腹瀉,因為腸道蠕動太快,大腸來不及吸收足夠水份,導致排便形成水狀,或是排便次數過多。

造成旅遊腹瀉的原因很多,包括細菌、病毒、寄生蟲感染,食物中毒,或感冒等因素,通常幾天內可自行痊癒,不必過於擔心。



不過在旅行時鬧肚子,既掃興又麻煩。作家吳若權在一次全家出遊峇里島時,家人因為吃了不乾淨的自助餐而上吐下瀉,嚴重影響大夥兒的旅遊心情。「其實出國玩應放下『嚐鮮』的迷思,各種奇奇怪怪的當地口味未必都要吃,」吳若權傳授心得。

中西雙效緩解不適

腹瀉時的調理,最重要的是預防脫水和補充電解質。

市售運動飲料和白開水依1比1份量調勻飲用,或是直接利用電解質發泡錠,便可有效平衡體內電解質、補充能量。

如果能夠找得到,甘蔗汁和蓮藕汁也各有良效。黃裕昌中醫師指出,甘蔗汁當中的葡萄糖,易被人體吸收,而黏稠的蓮藕汁在中醫觀點,有極好的收澀功能。


有「胃之穀」稱號的米飯,熬煮成糊狀可修補破損的組織腸道,提升胃氣,適合腹瀉患者食用。

一般來說,輕微腹瀉可用補充水分和電解質來恢復體力,但如果身體實在很不舒服,為了降低腹瀉對行程的影響,醫師也建議,可服用止瀉劑,分為抑制腸胃蠕動、吸附劑、益生菌等類型。


1.蠕動抑制劑:成藥易蒙停(Imodium)和含有抗膽鹼(Anticholinergics)成分的藥物可減緩腸胃蠕動。不過新光醫院徐以信醫師提醒,出現便血、高燒、腹脹等嚴重症狀、有腸阻塞病史、以及兒童都不可服用。

2.吸附劑:成藥舒腹達(Smecta)和含有白陶土果膠(Kaolin-pectin)成分的藥物都可吸附細菌和毒素,並將其排出體外,並可保護腸胃道黏膜。患者服用時偶爾出現便祕等副作用,減少劑量即可改善。

3.益生菌(Probiotics)類:如表飛鳴等活菌製成的食品,可改善人體腸道內的菌落,臨床初步證實對胃腸疾病有效,作用時間長,做為腹瀉後的保養較適合。

徐以信也提醒,如果出現血便或黏液、持續高燒、腹痛如絞等症狀,不可自行服用止瀉劑,應儘速就醫,由醫生診斷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療。

當心飲食防腹瀉

要避免腹瀉,旅行時就從生活開始預防。

1.避免生食。不吃生菜,水果也應洗淨去皮,加在冷飲中的冰塊通常未經煮沸,最好不要加。

2.不要暴飲暴食。胃酸被中和而喪失殺菌功能,容易引發胃脹氣。

3.流質別吃太多。尤其冰水喝太多會降低胃腸的自衛能力,易受感染。

4.制酸劑別吃太多。制酸劑俗稱胃藥,吃太多會讓胃部PH值過高,胃酸無法發揮殺菌作用。

旅行其實也反應了個人在家的生活作息,出門在外的飲食切記不要過度放縱,心情放輕鬆,「大」事可以一路都搞定。


審稿專家:台大醫院內科部醫師吳明賢


【康健雜誌92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