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央健保局為消除藥價差,決定自九月一日起,調降五千七百多項藥價給付價格,平均降幅達百分之十六點六,其中以本土藥廠衝擊最大。

這次調降藥價是去年十一月健保局公告新藥價後,台南地檢署介入藥價調查,要求各藥商和醫院重新申報藥價,健保局根據最新交易價格所進行的第二波降價措施。健保局總經理朱澤民指出,九月起所實施的新藥價,一年可節省六十億藥費,連同去年底的第五次調降藥價,總計可節省一百五十億元。

不過,民眾可能無法有藥品降價的「實際感受」,主要是民眾到醫院看病拿藥,費用大都由健保負擔。醫療改革基金會則認為,健保局再次調降藥價,更證明長期以來藥價黑洞是存在的。


朱澤民表示,過去健保局進行藥價調查時,曾發現健保給付與市場交易的價差,大約是百分之廿點四,但在檢調單位介入後,該局又發現以往醫、藥界申報的藥價差更擴大到百分之廿八點四,顯示健保局付給醫院的藥費遠高於醫院實際購藥成本。因此,健保局決定再度採取降低藥價行動。

他說,這次調降藥價共有五千七百多項,其中國產藥降幅近兩成,代理商進口和原開發廠藥品的降幅不到百分之五。至於降幅最大的前三大類藥品,分別是抗組織胺(降幅四成三)、鎮咳祛痰藥(降幅二成五)及酵素類藥品(降幅二成二)。

朱澤民指出,該局希望將調降藥費的所得,能回歸到全民利益,並在健保總額中扣除,但醫界則希望能做為給付新藥、提高支付標準等,但這需健保費率協定委員會討論。

不過,藥界對於健保局調降藥價則是同聲喊苦。以進口藥為主體的開發性製藥研究協會(IRPMA)發表聲明表示「極度震驚與失望」,並批評健保局以「分類分組方法」來定價,迫使原廠藥品無端受學名藥低價策略而跟著下挫。

台灣區製藥公會理事長黃柏熊和永信藥品副董事長李玲津則質疑,健保歷經五次調降藥價,但每年藥費支出從開辦之初的四、五百億元到現在超過千億元,到底獲利的是哪一方,健保局應說清楚。

 

【2007/07/20 聯合報】


觀察站》醫、藥兩本帳 吃掉你我錢

在中央健保局與台南地檢署攜手,要求各醫院和藥商重新申報藥價,並祭出不實申報將依詐欺、偽造文書送辦的撒手鐧後,迫使醫界和藥界如實申報,讓健保藥價還有調降空間,不僅印證藥價黑洞確實存在,更暴露長久以來「醫、藥兩本帳」的弊端。

為了抑制健保藥費的支出,健保局從民國八十八年開始展開藥價調查,截至去年十一月,歷經共五次的查價行動。

根據官方統計,累計可節省藥費支出逾兩百多億元。但弔詭的是,健保每年藥費支出卻不減反增,去年更突破一千一百億元,占健保總支出的四分之一。

了解國內醫藥環境的人士都清楚,國內醫、藥界本來就有兩本帳,一是檯面上的,一是檯面下的,亦即經由議價過程所出現的折讓、贈品,甚至捐贈給醫院的金錢,因此健保局每次查價,雖明知其中有藥價差,卻苦無讓藥價透明化的對策。

因此,在檢調單位介入調查後,健保局去年底公告重新辦理「藥價確認及更正申報」作業,甚至放話一旦查出確有隱匿申報或申報不實的證據,業者被都將面臨偽造文書和詐欺的刑事責任,果然只有五十五家醫院和一百廿一家藥商肯打包票申報藥價無誤,這表示只有不到一成的醫院、藥商是誠實申報者。

在這波藥價調查的行動中,健保局有了檢調背後的撐腰,至少已讓不實申報的醫院和藥商稍微收斂,但為了讓藥價透明化,唯有趁勢推動醫藥交易的定型化契約,雖可容許醫院進藥的議價空間,但要進一步規範藥品折讓、贈送的行為,才能訂出合理的遊戲規則,逐漸消除不合理的藥價差,才是全民所樂見。

【2007/07/20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林軒鴻(阿山哥) 的頭像
    林軒鴻(阿山哥)

    合家安康生活館 林軒鴻0938-393031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