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電子報 】


徐慧茵(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

其實,陰道分泌物原本就因含菌而略帶酸味,但若出現異味且腥臭,在中醫看來,中華民國中醫婦科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徐慧茵指出,大多是因細菌感染發炎或子宮頸糜爛而有腐敗難聞的味道,若是子宮頸癌則更是異臭難消。



穿著不通風 氣味易不佳

女性陰道易致異味,常常和穿著是否清潔通風有關,若是經常穿著密不透氣的牛仔褲,又愛使用護墊,就易因潮溼熱氣無法散除,含蛋白質的陰道分泌物於是成為細菌、滴蟲滋生的溫床,因此,徐慧茵提醒女性朋友平時宜留意清潔與通風,以防止陰道發炎,而一旦已經產生異味,則必須飲食清淡。

在中醫的立場,陰道分泌物大致可區分為青、赤、黃、白、黑五色帶下,其中,除溼氣下陷、精氣體力不佳,白滑如涕的帶下較不易有臭味,其餘四色多屬熱性且具異臭。

青帶多因肝氣上逆、溼熱內蘊與情緒鬱悶有關,帶下如綠豆水般黏稠腥臭;赤帶則是肝經鬱火致溼熱內蘊,並非出血,帶下為暗咖啡色且滴得久,多半是子宮頸糜爛所致;黃帶偏屬細菌性感染,主要是腎火上延、任脈虛熱,會有口乾舌燥症狀,帶色如茶漬般,味臭穢,但常會拖得時間久了才被注意到異狀,未能及時處理治療;黑帶大多是熱結於下焦,帶色如黑豆漬,氣味腥如魚臭。另外,遭滴蟲感染時,白帶會呈泡沫狀;遭黴菌感染則會發癢,未必會出現異味。

茶葉渣煮水 去異味

若是因潮溼引起的陰道異味,徐慧茵建議可用茶葉渣煮水,置於臉盆中清洗外陰部,擦乾後穿上純棉內褲,避穿長褲、褲襪,多穿裙子以維持良好通風。若是經如此處理逾3天仍未見改善,宜尋求專業醫生辨證論治,進行體質調理,去溼熱並減少陰道分泌物,避免滋生細菌。

熱性食物 最好少吃

同時,徐慧茵建議有陰道異味困擾的患者,宜保持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少吃熱性食物如肉類、羊肉爐、薑母鴨、十全大補湯、四物湯、麻油雞、高麗紅參、肉桂、鹿茸、核桃、榴槤、龍眼、荔枝、咖哩或薰、炸、烤的食物,也應少喝咖啡。

食療宜吃白果(每人每天應少於10粒),可炒食或與帶皮冬瓜同煮排骨湯,也可以取薏仁、芡實煮排骨或綠豆湯,怕胖的人宜喝湯勿食料。(龔善美採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林軒鴻(阿山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